買房是人生大事,首購族必先經過深思熟慮才做出決定!本文將從買房前、中、後三個階段帶大家逐一盤點買房子的注意事項,並整理準屋主容易遺漏的「住宅火險」、「房屋稅」相關須知,趕緊一起來了解吧!
三階段瞭解買房子注意事項!買房前、中、後期重點整理
一、買房前期
- 地區:
「Location is King!(地點就是王道)」是在房地產中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因為地區關係著未來房價走勢及生活型態,這也是買房子注意事項最重要的一點。
- 房屋型態:
可依照居住人數及需求來選擇房屋類型,如大樓、公寓、透天等。鎖定好房屋型態的目標與偏好排序後,就可以開始努力看房了!
- 屋況:
屋況除了影響到之後裝修費用的多寡,也會連帶影響到如果地震、颱風、火災等災害來臨時,屋主需要承擔的風險。
二、買房中期
- 頭期款(自備款):
以目標在大樓的人來說,預算少可以考慮預售屋,因為下訂時支付的「頭期款」為訂金+簽約金+開工款,約總價的10~15%,之後工程款再按工程進度月繳納,比起一般成屋壓力會較輕(成屋頭期款約總價30%)。
- 貸款條件及流程:
這關乎每月收支比及本身信用狀況,進而也會影響到頭期款需自備的金額,可向熟識的地政士或銀行專員詢問審核流程與利率,再選擇較優惠的銀行進行貸款。
三、買屋後期
- 簽約:
房屋成交簽約前,一定要詳細閱讀不動產說明書或合約書,因為進入簽約,買房流程就算完成一半,之後的貸款、過戶、稅費就會跟著啟動。
- 交屋:
交屋時需要繳納額外的稅費才能過戶,包括政府各項規費,如契稅、印花稅、登記規費等費用,因此在估算頭期款時,要記得把這些費用納入預算考量。
房屋火險一定要保嗎?承保範圍有哪些?
據內政部消防署最新統計,2023年全國火災次數共計超過1.7萬次,造成的房屋與財物損失超過6.2億,許多人大半輩子的心血一夕化為烏有!雖然目前政府並未強制規範民眾購買住宅保險,但只要向銀行申請房貸,銀行都會強制要求買屋者必須在貸款年限內每年投保「住宅火災保險(含基本地震險)」,算是給雙方一份保障。
以國泰產險「住宅火險」產品為例,保障包含「住宅火災保險」及「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因此住宅火險理賠範圍很廣,無論遇上火災、雷擊、地震、爆炸、煙燻事故等而導致建築物受損,都可提供基本保障,尤其自2024年4月3日花蓮地震以來,或大或小的頻繁餘震,更凸顯了房屋保險的重要性。最近央行升息,讓首購族貸款壓力很大,建議購買住宅火險時,選擇線上投保,可享有專屬折扣,減輕開銷壓力。
好文獨享抽!
線上投保住火險,並輸入活動碼 BLOG9999 ,即可抽【超商商品卡 500 元】
◆ 至2025/6/30 為止,點擊本專屬連結註冊成為會員,亦可享有超商商品卡500元抽獎機會喔
買房後的相關支出別忽略!房屋稅繳納時間為何?如何線上試算?
終於入住自己的「Dream House」,除了定期繳房貸外,首購族常會忽略5月還需繳納一筆「房屋稅」!房屋稅如何計算?又該何時繳交呢?
- ● 房屋稅計算期間:為前一年的7月1日至當年6月30日。
- ● 房屋稅繳納期限:當年度5月1日至5月31日止。若房屋稅逾期繳納,每逾3日將金額加徵1%滯納金,最高加徵至10%。
- ● 繳納方式:地方政府會在4月底陸續寄出房屋稅單,可持單至各金融機構或便利商店繳納(便利商店代收金額上限為3萬元)。若繳款書不小心遺失,可透過自然人憑證線上申請補發,也可攜帶身分證明文件向房屋所在地的地方稅稽徵機關申請房屋稅補單。
- ● 房屋稅計算方式:房屋課稅現值 = 核定單價 × 面積 ×(1 - 折舊率 × 折舊年數)×房屋街路等級調整率(路段率)。若是自用住宅,最低就是房屋現值的1.2%,其他用途最高有可能到5%,具體可參考下列表格或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查詢:
房屋使用情形 |
法定稅率 |
最低 |
最高 |
住家用 |
自住用 |
1.2% |
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 |
1.2% |
其他住家用 |
1.5% |
3.6% |
非住家用 |
營業用 |
3% |
5% |
私人醫院、診所、自由職業事務所用 |
3% |
5% |
人民團體等非營業用 |
1.5% |
2.5% |
- ● 房屋稅繳納查詢試算:可直接至地方稅網路申報作業進行查詢及試算,各縣市政府例如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等,皆有提供試算管道,方便民眾查詢。
最後需要特別留意,「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俗稱囤房稅2.0)即將上路,修法後囤房稅率將從現行的1.5%~3.6%調整為2%~4.8%,並改採「全國歸戶、全數累進」的模式課稅,目前已在2024年7月實施,2025年5月申報房屋稅時適用。
對新手來說,購屋流程相當錯綜複雜,需謹慎評估每個環節,而入住後則務必花心思了解繳稅、保險等細節,讓買屋圓夢計畫更加順利。
延伸閱讀:租房子注意事項、租屋補助申請要點有哪些?十大重點一次看!
*本文關於險種與保障範圍之詳細說明請參閱條款並以實際條款為準*
*本文關於房屋稅繳納之詳細說明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準*